1.2006年十大手机

2.德国为什么没有手机品牌?

明基直板手机_明基手机历史

先来回忆一下大家耳熟能详的手机品牌,诺基亚是芬兰的(最后被美国的微软收购了),摩托罗拉是美国的(最后被中国的联想收购了),苹果手机是美国的,三星手机是韩国的,华为手机是中国的......作为当下和过去十几年主流的全球手机品牌,销量能超过几亿部的手机品牌却没发现有德国的手机品牌。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工业制造强国的德国为什么没有诞生知名的手机品牌呢?

1先说德国的工业制造强是强在汽车、精密仪器、手表等领域,制造手机一直都不是德国的强项。

2在手机领域,德国之前也有西门子品牌,在功能机时代,西门子手机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但可惜的是没能持续盈利和壮大,后来卖给了的明基公司,随着明基公司放弃手机业务,西门子手机也就随之消失了。不过西门子也就在功能机时代短暂出现过,智能手机时代则完全无声音。

3能生产飞机大炮汽车,为啥还不能生产手机呢?实际上不是不能,而是不是最佳投入产出比。把劳动力投入到汽车等行业,对德国而言,才是最佳。

4生产手机实际上是产业链整合。目前来看,中国在生产手机方面整合能力最强,一方面在于富士康负责了苹果手机的代工,苹果手机大多数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另一方面华为手机、OPPO、vivo和小米手机等国产手机的崛起也说明中国的手机产业链整合得不错。

5手机不仅仅需要工业制造,还需要软件和系统,而系统目前基本被美国垄断了,不管是iOS系统还是安卓系统,都是美国的;而系统优化则中国做得最好,国产手机不管是华为、OPPO、vivo还是小米手机等系统都是深度优化过的,德国其实并不具备这样的产业能力。以及软件,也就是APP,需要大量的应用开发者和对应的企业,实际上也是要很多配套的,而这些,德国都不具备。

6德国劳动力成本高。如果用来生产手机,其实是不划算的,富士康分微薄的苹果营收比例也能存货得比较较好,关键还是因为中国有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相比德国便宜狠多。

2006年十大手机

明基(BenQ)在2005年10月并购了老牌通讯设备制造企业——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的手机部门,当时号称是复制第二个“索爱模式”,明基老总李焜耀甚至放出了“让其他中国企业有个收购海外企业的范例”的豪言。但是,新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持续亏损,到今年九月截止,自主品牌和代工手机业务已经累及亏损高达8.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26亿。

鉴于以上及其它客观原因,明基董事会在9月28日通过决议,决定不再投资明基在德国的手机子公司,明基德国子公司也拟向德国申请无力清偿保护(insol-vency protection),并交出公司经营权,但保留BenQ Siemens手机品牌及销售。“insol-vency”之词也有破产含意在内,此一程序类似申请破产保护。

目前明基在德国申请破产保护的子公司已经上升到4家,他们分别是明基移动公司(BenQ Mobile GmbH &Co.OHG)、明基移动经营公司(BenQ Mobile Management GmbH)、明基无线公司(BenQ Wireless GmbH)和Inservio GmbH,一场当初看似“花好月圆”的婚烟终于走到了分手的边缘。

西门子牵手明基

西门子手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述到1986年,西门子推出了第一款手机——重达19磅的C1,那时明基刚刚诞生两年。2001年,西门子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3%,位居第三位。转眼到了2004年财年的第三季度(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季度),西门子手机业务首次出现亏损,此后一发而不可收。

西门子手机当年也是一大响当当的牌子

2005年,对西门子公司整体营业额贡献不足7%的西门子手机业务已累计亏损达5.1亿欧元,而市场份额已滑到5.5%,将第四的位置拱手让给了韩国LG,2005年的西门子手机部门已经像一个迟暮的老人。

反观明基手机业务,虽然是1994年切入手机市场,但直到2001年底正式从宏碁分离之后,才大规模进入自有品牌手机市场。到2004年,明基的手机出货量已超过1500万部,占据全球2%的市场份额;但其中多数为代工产量,自有品牌份额有限。但是极富冒险精神的明基老总李焜耀一直对手机业期待甚殷,并毫不掩饰将其打造成“旗舰产品”的梦想,号称要将年产量提高到5000万部以上,处处透露出如年青人般的朝气。

明基充满了朝气

西门子和明基,一个太老,一个太新,但是在当时看来,这正是二者结合的良机,于是一段“跨国婚姻”就在顺理成章中达成。

倒贴嫁妆嫁人

中国古时候的地主老财家嫁女大多有十分丰厚的嫁妆陪嫁。回想当时,西门子也算得上是一个“外国土老财”,倒贴2.5亿欧元的“嫁妆”将手机部门“嫁”给了明基。

西门子与明基在2005年6月签订手机部门的并购协议。协议内容将包括坎普林堡(德国)和马瑙斯(巴西)的生产线,德国总部以及市场和销售机构全部转给明基。按照当时双方达成的协议,西门子除要自掏腰包填补5亿元的债务窟窿,还将向明基提供2.5亿欧元的现金与服务,并以5000万欧元购入明基股份,占其2.5%的股份,成为其策略股东。这么丰厚的“嫁妆”,当时不知道羡慕死了多少中国企业。

明基董事长李焜耀这次打错了算盘

同时,西门子也为中国业务群找到了出路:今后中国市场上手机业务的各种商业活动都将在明基西门子的合资公司名义下进行,明基承诺3年内将充分利用西门子手机原先在中国设置的机构的各种作用。西门子位于上海的工厂仍然作为一个研发和生产中心,依据与该合资公司中方合作伙伴的协商结果,明基也将下一步收购该工厂的手机生产。

明基董事长李焜耀自信满满地表示,新公司将在2006年第四季度实现扭亏为盈。但一年过去了,新公司明基西门子的手机销售已经从第一梯队跌到了第二梯队,市场份额从之前的6%下跌为3%,账上亏损超过了6亿欧元。

新产品也无法挽救明西的命运

为了弥补亏损,明基甚至动用了当初西门子给予的3亿欧元的“嫁妆”。明基方面测算,如果要挽救“明西”手机业务,可能将必须再追加8亿欧元投资,这让股价从35元台币一路滑落到17元台币以下、总市值整整蒸发了一半的明基独立来承担是不可能的。但事实上,到今天大家已经走到了分手的地步。

并购之困惑

在世界商业史上,合资失败的案例已经有很多,他们因为利益之争、控股之争、品牌之争、战略取向差异,甚至文化无法融合等问题而反目成仇、分道扬镳。在美国,由于赤字一度高达987亿美元,时代华纳在2003年不得不忍痛将美国在线从公司名称上删除,就这样绝配般的世纪婚姻仅仅3年就化为泡影。

天时已失

众所周知,结婚要选黄道吉日,而企业之间的合资也要选日子。明基与西门子的婚礼选在2005年6月,这个年月是否就是明基迎娶西门子的黄道吉日呢?事实并非如此。

自2004年底开始,诺基亚、摩托罗拉加大了对中国手机市场的关注,并已经完善了渠道,本土手机企业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渠道优势,市场份额大幅下滑,由原来的半壁江山,滑落到了40%左右,并呈持续下滑趋势。

与此同时,本土手机企业波导、夏新、TCL、康佳等企业也在2005年首次出现亏损。而且风光一时的南方高科、熊猫、迪比特也纷纷宣告倒闭,松下、三菱等日系手机企业也不堪市场压力败走麦城。

此外,随着手机牌照核准制实行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手机牌照,手机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状况,这导致手机市场频繁的价格战,竞争空前激烈,中国手机市场可谓是兵荒马乱。而明基与西门子在这种兵荒马乱的日子里结婚了,由于不占天时,导致明基与西门子的婚姻无法找到适宜的磨合期,这注定给以后的婚姻不幸埋下了祸根。

不占地利

好的婚姻要有可靠的经济来源作为支持,吃不饱的日子怎么会有心思谈爱情。明基作为代工出身的企业,虽然在液晶显示器、个人PC领域有所作为,但是毕竟还比较年轻,仅仅积累了几亿欧元的财富。

此外,西门子手机部门早在2001年就已经亏损10亿美元,并准备出售手机部门,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由于两者在资金上的欠缺,致使明基与西门子没有资金作为新婚磨合期的“开销”。

此外,由于明基在做手机自主品牌之前,一直作代工,所以不掌握核心技术以及专利,从而无法实现成本优势;而西门子虽然拥有部分手机的专利,但是专利数量和级别相对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企业来说并非领先及顶尖的级别。所以两者联姻后,在专利方面也处于匮乏的状态,很难实现技术上的领先,也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新品的推出速度。

难谈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由此看出,人和是三个条件中最关键的条件。那么明基与西门子之间的人和做的如何呢?

东西方文化差异是国际化难题

明基电子属于台系企业,有较快的市场反应速度和对时尚的敏感把握,我们可以把明基比作一位朝气蓬勃的小伙子。而西门子属于百年德国企业,有着深厚的德国文化,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较慢,有着较严谨的作风,可以把西门子比作一个稳重的老人。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和一个老妇人结婚,这未免过于牵强,由于处世方式和性格的不同,必然导致其无法做到人和。

而明基并购了西门子手机之后,便派2名台湾主管去管理3000名德国员工,由于德国员工自视清高,不顺从台湾主管的管理,从而很难实现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台湾主管和德国员工之间产生了不和。这导致了新产品无法按期上市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由此看出,明基与西门子之间的婚姻不占天时地利人和,因而很难实现婚姻的美满。据统计数字看,世界上大部分的公司合并都不成功。科尼尔顾问公司调查了1990-2000年间的50家最大的并购案,发现交易完成后两年,有69%在总体股价报酬回收上落后于同行业平均值。所以当前世界经济状况下,并购并非企业最好的选择。

德国为什么没有手机品牌?

索爱W950i,三星SGHZ710,明基西门子EF91,诺基亚6136,明基西门子S81,三星SGHZ560,摩托罗拉Q9c,黑莓8700g,飞利浦99e,LGKG70n。

1、索爱W950i:一款出色的全新音乐手机。

2、三星SGHZ710:凭借其纤细机身上霸气的320万像素相机获得亚军。

3、明基西门子EF91:新的手机制造商组合为我们带来的产品。

4、诺基亚6136:首部具备非授权移动接入(UMA)技术的手机,具有四频GSM、EDGE、130万像素摄像头、microSD扩展槽、FM立体声收音机和对讲机功能。

5、明基西门子S81:以其纤细时尚风格在通讯设备制造业中参与竞争。

6、三星SGHZ560:将宝押在了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上。

7、摩托罗拉Q9c:用全新“速达”技术,可以在高速网络连接下,快速下载、上传及浏览网络内容。

8、黑莓8700g:配备全功能键盘和屏幕,支持四频GSM和GPRS网络。

9、飞利浦99e:配备2.2英寸大屏幕,支持MP3铃声,同时拥有超长待机时间和通话时间。

10、LGKG70n:用施耐德镜头,具有自动对焦、防抖动功能,同时拥有多种拍摄模式和效果。

先来回忆一下大家耳熟能详的手机品牌,诺基亚是芬兰的(最后被美国的微软收购了),摩托罗拉是美国的(最后被中国的联想收购了),苹果手机是美国的,三星手机是韩国的,华为手机是中国的......作为当下和过去十几年主流的全球手机品牌,销量能超过几亿部的手机品牌却没发现有德国的手机品牌。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工业制造强国的德国为什么没有诞生知名的手机品牌呢?

1先说德国的工业制造强是强在汽车、精密仪器、手表等领域,制造手机一直都不是德国的强项。

2在手机领域,德国之前也有西门子品牌,在功能机时代,西门子手机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但可惜的是没能持续盈利和壮大,后来卖给了的明基公司,随着明基公司放弃手机业务,西门子手机也就随之消失了。不过西门子也就在功能机时代短暂出现过,智能手机时代则完全无声音。

3能生产飞机大炮汽车,为啥还不能生产手机呢?实际上不是不能,而是不是最佳投入产出比。把劳动力投入到汽车等行业,对德国而言,才是最佳。

4生产手机实际上是产业链整合。目前来看,中国在生产手机方面整合能力最强,一方面在于富士康负责了苹果手机的代工,苹果手机大多数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另一方面华为手机、OPPO、vivo和小米手机等国产手机的崛起也说明中国的手机产业链整合得不错。

5手机不仅仅需要工业制造,还需要软件和系统,而系统目前基本被美国垄断了,不管是iOS系统还是安卓系统,都是美国的;而系统优化则中国做得最好,国产手机不管是华为、OPPO、vivo还是小米手机等系统都是深度优化过的,德国其实并不具备这样的产业能力。以及软件,也就是APP,需要大量的应用开发者和对应的企业,实际上也是要很多配套的,而这些,德国都不具备。

6德国劳动力成本高。如果用来生产手机,其实是不划算的,富士康分微薄的苹果营收比例也能存货得比较较好,关键还是因为中国有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相比德国便宜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