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amd cpu多核补丁
1.AMD的CPU是否有多核多线程技术?
2.为什么现在cpu不再提高主频而是走多核?
3.为什么AMD的CPU单核性能这么低 但是多核性能秒杀英特尔几条街 比如i3 4130 与A10 7
4.怎么AMD的cpu的参数上没有写出线程数啊?核心数跟线程数那个重要
5.为什么4核cpu,只要一颗芯运作,其他的不动的~~~
库巴帮助小助手为您解答“英特尔和AMD,CPU多核哪个技术更好?” 精华答案A: 你好!总体上来说INTEL的技术比AMD的先进,高端的INTEL性能比AMD强,但价钱很贵,不是发烧友是买不起的。中低端的AMD与INTEL的性能差不多,但是AMD性价比很高,可以这样说,相同的价钱AMD比INTEL强。 精华答案B: 在多核(四核以上)CPU方面,AMD的确是不如IN的,相差不大,但是在中低端,现在已经发展到高端,AMD绝对比INTEL强。。再加上价格优势,INTEL大部分的产品都是供给OEM的。。有句话说的好,AMD让电脑平民化。的确如此,一样的价格,AMD比IN的性能强
AMD的CPU是否有多核多线程技术?
cpu单核和多核的区别为:单元组数不同、运行线程数不同、执行速度不同。
一、单元组数不同
1、cpu单核:cpu单核只有1个独立的CPU核心单元组。
2、cpu多核:cpu多核包括2个相对独立的CPU核心单元组。
二、运行线程数不同
1、cpu单核:cpu单核能同时运行的线程数较多核更少,不利于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2、cpu多核:cpu多核能同时运行的线程数较单核更多,有利于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三、执行速度不同
1、cpu单核:cpu单核的执行速度较多核更慢,容易造成卡顿。
2、cpu多核:cpu多核的执行速度较单核更快,不容易造成卡顿,更流畅。
为什么现在cpu不再提高主频而是走多核?
应该说明一下多线程技术是肯定有的,现在即使是单核的产品也支持多线程技术。
我想你想问的是超线程技术吧?
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简称HT),最早出现在2002年的Pentium 4上,它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单个物理核心模拟成两个核心(逻辑核心),让每个核心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进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CPU的闲置时间,提高CPU的运行效率。
就超线程技术而言,AMD应该是掌握了的,但超线程技术是英特尔引进的注册产品,显然AMD短期内不会用。所以你看到的AMD用的多是多核芯技术,这样英特尔有双核四线程,但同样的价格或更低的价格你可以买到AMD的真四核芯产品。
其实就使用英特尔I3 2100(双核四线程)和I5 2300(伪四核四线程)来测式,多一个线程只比原来多30%左右的性能,而多一个核性能理论上可以多一倍,可见多一个线程远没有多一个核芯的性能高。但是超线程技术只需要消耗很小的核心面积代价,就可以在多任务的情况下提供显著的性能提升,比起完全再添加一个物理核心来说要划算得多。
总结:未来的Intel CPU将会继续支持超线程技术,当然也不排除AMD CPU也会引入该技术。
至于提到的不用软件测试看CPU核心数的心得,可以在Wndows Vista/Wndows 7的任务管理器中明显的查看得到。
可按如下查看:
任务管理器->性能->CPU使用记录,一般来说有几个框就是几核,但也不是绝对正确,因为Intel有一部分CPU支持超线程(HT)技术,可以用单个核心模拟多个核心,这样可以提高CPU的使用效率,在任务管理器上会显示两倍数量的核心,最典型的就是酷睿i7系列四核处理器,,在任务管理器上显示的是八核心。但如果是AMD的CPU的话至和今后几年(因为AMD以前乃至今后几年都不会用超线程技术),用上这方法查看到有几个框就是几核,如果是INTER的CPU知道它不是超线程(HT)的话也 AMD 样,若是超线程的话,就框数除以2就是核心数了。总而言之,CPU核心数=如若有超线程话就是出现的框数/2,如若非超线程就是出现的西框数。
为什么AMD的CPU单核性能这么低 但是多核性能秒杀英特尔几条街 比如i3 4130 与A10 7
如果你对2004年英特尔总裁贝瑞特当年当着6500人惊天一跪还记忆犹新的话,或许能更能理解这个问题,当年老贝这一跪是对“惟主频论”失误的真心忏悔。
当时NetBurst架构的Prescott(Pentium 4的核心),虽然已经是用了最先进的90nm工艺,但是3GHz主频的CPU功耗就超过百瓦,如果频率要超过4GHz,功耗将是何其了得。
所以,在这儿就可以回答题主, 正是因为功耗(散热)制约了主频的提升 。
登纳德缩放定律的终结
相信你也听过摩尔定律,它告诉我们,芯片中晶体管的尺寸正在不断减小,因此芯片的晶体管数量可以不断增加。虽然近些年,摩尔定律一直在修改,但它似乎尚未完全停止。
事实上,除了摩尔定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定律,称登纳德缩放定律(Dennard Scaling),大体说,随着晶体管尺寸的减小,它的功耗也按面积大致按比例下降。
摩尔定律和登纳德缩放定律这两个好基友放在一起,就是要告诉我们,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尺寸,并且在CPU中容纳更多晶体管,而功耗基本不变。
但是,到了Pentium 4,基本上宣告了登纳德缩放定律的终结,因为Pentium 4的性能只有486的6倍,但功耗却是后者的23倍(6^1.75)!
好吧,看看上面的图,随着晶体管的面积密度上升(蓝色线)16倍,功耗仅下降约4倍(紫色线),功耗降低已经不再与芯片面积密度上升成正比,Dennard Scaling is dead.
也就是说,继续以提升频率来提升性能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
多核也能刷性能
到底CPU的性能是怎么定义的?英特尔是这么说的:
其中f为频率,提升f就能提升CPU性能,不过这条路已经不通了。
但是,我们还可以提升IPC呀,IPC(instruction per clock)是每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数,所以才有了多核,2个核心,IPC就是原来的2倍,4个核心,IPC就翻了4倍,CPU的性能也就得到提升。所以我们消费级的CPU才从2核变成了4核,再到8核,现在已经升到了16核。
反正呢,现在摩尔定律还能苟延残喘,但Dennard Scaling已是过去式,虽然工艺越来越先进,CPU里可以装进更多的晶体管,但由于功耗墙的原因,已经没办法提高单个内核的频率,解决方法是在芯片上保留更多内核以提高CPU性能。当然并非所有程序都可以支持多核,因此这种潜在的性能增益并不总是能够得以呈现,但肯定是越来越好了。
发动机的转速再高,对速度的提升,也比不上气缸多来的直接! V12 发动机不会搞9000转,8000进红线。
一个喇叭尺寸再大,音量再高,看**的时候,也不可能比7.2声道效果好。
理论上时钟速度越高,也就是主频越高,CPU运行的速度就越快。频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定期更改的数量,有的指令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有的指令则需要多个时钟周期来完成,如果将时钟速度提高为3.2GHz,那么CPU每秒就会执行32亿个周期。
大家似乎很难理解主频提高会提高CPU的性能,举个例子:如你举手需要2秒,让你1秒钟完成一次举手的动作,再让你1秒钟完成10次举手动作,再让你1秒钟完成100次举手动作,性能就是这样被提高的。在能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CPU内的几百亿的晶体管快速的打开和关闭来提升CPU的运算能力。
提升CPU的主频确实能够提高CPU的性能,但很快被玩残了
早期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都认为主频越高CPU的性能就一定越高,CPU的制造产商在过去也是一直这样引导普罗大众的。这就引发了英特尔和AMD持久的主频争霸战。
AMD的速龙系列率先突破1GHz,使得英特尔乱了阵脚,慌忙地推出奔腾3系列。仓促推出的奔腾3还有很多问题所以并没有帮英特尔扳回一局,所以很快就推出了基于NetBurst架构的奔腾4。速龙出场1.1GHz左右,而奔腾4则快速的拉到了1.4GHz左右,致使AMD的价格优势尽失。
奔腾4虽然赢得了市场,但有心人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奔腾4在很多方面的表现还不如奔腾3,典型的“高频低能”来描述。
这一切都归功于NetBurst架构的超长流水线来提高主频,20级流水线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在磨洋工,磨洋工就磨洋工吧,但痛点就是CPU的热量大,所以后期的CPU对于风扇和散热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才有了后来的用CPU煮饺子,烤肉的梗。
性能不够、超频来凑,AMD也同样犯过这样的错误,通过超长流水线来提高CPU的频率,比如4.7Ghz主频的是FX-9590,TDP达到了220W,风冷压不住,只能用高端水冷散热。这才有了网上所说的i3默秒全的梗,追求单核主频的AMD最终坐实了千年老二的位置。不过还好AMD后期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多核RYZEN系列开始有翻身的迹象。
单核通过提高主频来提升CPU的性能注定只是一个笑话
2004年64岁的英特尔CEO当着6500多技术人员的面跪下道歉宣布放弃4GHz主频的奔腾4,这说明英特尔也没能解决CPU主频提高散热量增大的问题。这是英特尔的转折点,也是单核到多核的一大转折点,因为英特尔是继Sun、IBM、AMD之后宣布走向多核。
CPU的性能=时钟频率*IPC(IPC即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而CPU的功耗和电流*电压*电压*主频成正比,增加主频很可能会以3次方的速度增加CPU的功耗,而增加IPC只会线性的增加CPU的功耗。如增加1倍IPC而减少一倍时钟频率很可能产生一个结果CPU性能没有改变,而功耗却大幅地降低了。毫无疑问多核可以增加IPC,可以减少时钟频率的同时增加CPU的性能。
总结
过去的30多年里,CPU性能随着主频的提高而提高是芯片产业从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基石,而现在大厦的基石却彻底地改变了。只能说单核提升主频来提高CPU的性能过于理想化,以至于忽略了很多外在的因素,现实无情的打脸最终才让芯片巨头们走向了多核之路。
目前限制CPU的不是技术工艺,而是散热,Intel的CPU可以轻松6-7Ghz,前提是你得液氮散热,考虑到目前大多数风冷散热现实,限制主频2-4之间,也是对市场妥协。如果将来某一天,普及微型液氮散热器,说不定多核就没那么重要了
欢迎你的阅读
首先,要说的是现在手机也不是不提高主频了,只是提高的速度比以前更慢了。
欢迎关注作者,一起聊 科技 、数码。
不要光用频率衡量CPU的单核性能。举个例子,里程碑1代的555Mhz主频的德仪CPU,可以把HTC G7上面那颗1Ghz CPU从上到下秒一个遍。CPU单核心性能,可以用车辆的轮子计算。频率只是转速,代表转多块。影响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单核能效,对应的是轮子的直径。轮子的直径大,并不需要转多快也能维持高度。但是直径小的,必须提高转速才能达到一样的速度,带来的结果就是功耗和发热的提高。
不要看核心频率来定量CPU性能,要看核心架构在看频率,一般同一架构频率越高性能越好,像3.2gHz的八核推土机性能还不如四核八线程的酷睿i5性能好。四核四线程奔腾N4200还没有双核四线程M5性能好。目前CPU领域性能最好的是酷睿了,像主机CPU美洲豹架构只能和打桩机差不多,和酷睿i差远了,有人推测八核美洲豹性能居然只有比双核酷睿i5好一点。
有个重物50kg,一个人搬不动,解决的办法有两种,一是锻炼身体,增加肌肉力量,半年苦练后基本就搬得动了;而是再喊一个帮忙抬一下,1分钟解决。[大笑]
CPU性能可以通过哪些参数来衡量,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都是CPU频率,在架构工艺相同的情况下,CPU频率越高性能越强。记得在2003年之前,CPU的频率提升幅度都不算小,1981年的时候IBM电脑的CPU频率是4.77Mhz,到了1995年英特尔CPU频率达到了100Mhz,提升了20多倍。
2000年AMD的CPU频率领先Intel突破了1Ghz,这5年里面频率提升了10倍,随后2003年英特尔CPU频率达到了3.7Ghz,就3年的时间,频率又翻了几倍,而到了2021年,CPU单核最高也就5.3GHz了,相比过去那些年的CPU频率提升可以用缓慢来形容了。
为什么主频提不上去?
影响CPU频率的一个物理限制条件是,主频与信号在晶体管之间传输的延迟成反比,也就是说晶体管密度越大,时钟频率越高,而这也是在2003年以前CPU频率可以通过用更先进的工艺来提升主频,而且提升的效果是特别明显的。
但是CPU的频率提升不是没有限制因素的,这个因素就是能耗发热问题,能耗过高会导致CPU发热过大,可能会导致CPU烧毁,而CPU的能耗和时钟频率三次方成近似正比关系,也就是说频率翻倍,能耗可能会达到之前的8倍。
之前对FX8350和FX9590的主频和功耗关系进行过相关计算,大致的验证一下能耗与频率提升的关系,因为FX9590就是FX8350的官方超频版本,同样的工艺架构,同样的核心数量,可以很好的观察频率和功率的关系,FX8350默认频率是4Ghz,FX9590默认频率是4.7Ghz。
FX9590的频率是FX8350频率的1.175倍,1.175的三次方是1.62,也就是说理论上来说FX9590能耗比FX8350要高62%,对二者的TDP进行对比,可以发现FX9590比FX8350要高76%(220除以125然后减去1),从这个结果来看,CPU的能耗和时钟频率的三次方成近似正比关系是成立的,总之可以肯定频率和能耗的提升关系不是线性的。
当然有人会说,既然能耗增加导致发热,那用先进工艺不就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了,理论上来说是的,不过工艺越先进,热密度越来越高,更容易出现积热问题,就像7nm工艺虽然可以提供比14nm更低的能耗,但是7nm处理器的积热问题更严重,能耗虽然低不少,但是温度并不会比14nm的产品低,这也导致靠工艺提升来提升频率越来越困难。
一个CPU中含有数十亿个晶体管,比如英特尔的主流CPU拥有20亿个晶体管,在某些高端产品中晶体管数量高达60亿个。晶体管在做模拟信号的相互转换时会根据CPU主频的高低产生动态功耗,因而CPU的主频越高,发热量就越大。
当然芯片的制造工艺一直是在不断发展,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一年半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2000年的奔腾4处理器,制作工艺是180nm;
2010年的酷睿i7-980X,制作工艺32nm;
2013年的酷睿i7 4960X,制作工艺是22nm;
现如今酷睿i7 00k的制造工艺更是达到了10nm级别。晶体管做得越小,导通电压更低,就可以补偿了CPU主频升高带来功耗的增加。
但是,CPU的制造工艺是不会无休止地提升,越往后技术难度越大, 因而制造工艺是限制目前CPU主频提升的最大障碍 。 而且晶体管尺寸是减小了,但数量的增加会使晶体管之间的积热问题凸显出来,因此总的发热量并不会有太多减少。
况且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CPU的性能参数还有二级缓存、缓存、指令集、前端总线等方面。一味地升高CPU的主频,会使CPU的发热量成倍增加,最后为了给CPU降温就要在散热装置上花费极大的功夫,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为了增加CPU的速度,半导体的工程师们就给CPU设计多个核心,能够达到相同的效果。就好比有100道算术题要计算,单核CPU就是让一位速算高手来完成,而多核CPU就是请了四位速算能力一般的人,但最后还是四个人完成100道题所用的时间短,毕竟人多力量大嘛。
怎么AMD的cpu的参数上没有写出线程数啊?核心数跟线程数那个重要
i3 4130综合性能强于AMD 760K的,正常默认频率情况下多核性能最多只能强20%,一般在15%左右,搭配同款显卡下一般游戏性能不会有多少差距,除非游戏特别偏向I或者A。
6800K、5800K都是带有核心显卡的,这个核心显卡的性能不错,可以PK低端独显;就处理器部分性能而言与760K差不了多少,760K的处理器性能约等于A8 6600K附近,是低于i3的。
为什么4核cpu,只要一颗芯运作,其他的不动的~~~
AMD处理器是多核概念,酷睿才是超线程概念。
超线程是比较优越的。任何机器都有瓶颈,内存、总线等往往都落后于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如果处理器不能及时从内存、总线等设备得到数据,处理器的性能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超线程技术便是主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超线程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进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CPU的闲置时间,提高的CPU的运行效率。
两个处理器核心数,参数相同,超线程比较优越。但实际中,各种处理器是各有所长的。AMD处理器实际性能可能并不是很低,AMD的总线传输率,一直都比INTEL高。
I5四核心 和I7 四核8线程的最大差别就是 I5不支持超线程
而上一代I5 分双核4线程和四核四线程 其实INTEL这么弄 很的 双核的压根不应该是I5 应该是I3
当然在最新的SNB系列里面 I5已经没有双核了
至于为何不能超线程 其实很简单啊 因为支持超线程就不是I5了 就叫I7了
如果想要支持超线程的I5 2500那就去选择I7 2600就OK了
这就是简单的定位区分而已
为什么I3 不是6核心呢?
因为要是6核心 那就变成I7 3960了 售价就是999美元
并不是I5 没法具备超线程 而是有了超线程就不是I5
不是蛋炒饭不能加蔬菜丁 而是加了蔬菜丁就叫扬州炒饭了 售价也不一样了。
那是因为目前绝大多数软件都是基于单核单线程应用的,自然只能用到1核。
只有少数软件才能应用到多核,例如目前的游戏大多可以用到双核,极少数可以用到4核。
平时你只有开上一堆程序才会用到4核。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