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外热成像仪镜头和相机镜头相比有什么差别

2.热成像的热成像检查的优点

3.热成像摄影机注册商标属于哪一类?

4.红外线,镭射光,射线,有哪些方面本质的区别?哪些可以用于医疗?哪些可以用于民用?哪些可以用于军事?

5.有什么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性

热成像照相机软件_热成像照相机

南阳市卧龙区人民路常乐影像器材维修部 、南阳市一通防爆电气有限公司。南阳市卧龙区人民路常乐影像器材维修部的主要经营范围是照相机,录像机销售及维修,南阳市一通防爆电气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是提供集技术咨询、新品开发、设备成套、安装维保、数字管理等一站式集成服务。南阳南阳市卧龙区人民路常乐影像器材维修部 、南阳市一通防爆电气有限公司可以维修热成像的。南阳市,古称宛,河南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豫鄂陕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红外热成像仪镜头和相机镜头相比有什么差别

有网友通过实验发现,用手机摄像头能扫到红外线光束,而用照相机却做不到。为了证明手机是否能拍到红外线,找来一台款式比较旧的安卓手机和一个普通的电视遥控器。电视遥控器使用的是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按下按钮时,肉眼不能看到发出的红外线光。但开启了相机的拍摄功能后,用遥控对准相机摄像头,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束束照射出来的红外线。由于手机存在偏色的因素,所拍到的红外线呈现偏紫色。但换了一台数码相机来做同样的实验,结果看不到红外光线。

编辑Greeny表示:“肉眼看不到红外光,但是我们常用的相机、手机等等拍摄设备的感光元件是可以感应红外光的。但是,这些红外光被摄入到画面中的话,会影响成像质量,所以通常照相机感光元件前面会再设置一层红外滤膜来过滤掉红外光,使感光元件尽可能只接受可见光。

但有些设备的红外光过滤并不彻底,通常是越便宜的设备过滤越不彻底,所以手机摄像头多多少少是能拍到一些的。”

摄影师方智永表示,近年来不少摄影师开始玩红外摄影。“要实现红外摄影,就要让红外线到达传感器,而同时阻止可见光进入。一般我们通过在镜头上加装红外滤镜来实现。绝大部分数码相机厂商都在CCD/CMOS传感器前加了一块低通滤镜来阻拦红外线的进入,以提高成像质量。与低通滤镜原理相反,红外滤镜的作用是阻止可见光,允许红外光进入。”

结论:手机摄像头由于不能彻底过滤红外线,所以能看到遥控器发出来的红外线光束。而相机由于在感光元件中内置了过滤红外线的滤镜,所以相机不能拍到光束。

热成像的热成像检查的优点

红外热成像仪镜头和相机镜头相比的差别如下:

1.热像仪镜头

红外摄像机镜头通常由锗玻璃制成。该玻璃具有高折射率。它仅对红外光透明,而对可见光和紫外光不透明,因此可以在非常黑暗的环境中将其分为动植物。将红外热像仪镜头与普通相机镜头中使用的普通锗镜头进行了比较。储量不低,但是高浓度锗的提取非常困难,因此锗镜头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市场价格往往高于普通相机镜头。

2.相机镜头

普通相机的镜头通常由光学玻璃制成,其最专门的功能当然是使光折射(通常称为放大物体)。通常,光学玻璃是人工合成的。普通相机/摄像机对红外线的曝光不足,主要原因可能是感光元件和镜头。普通透镜对红外光的衰减取决于透镜材料,涂层和红外光的波长范围。

通常,在可见光附近的近红外端的透射率仍然相对较高。为了滤除可见光以外的波段中的杂散光干扰,照相机/摄像机的光敏元件通常配备有可见光通过滤光片,从而使红外光被滤光片衰减。因此,要使用普通的摄像机/便携式摄像机播放红外线,您需要卸下滤镜。

扩展资料

红外热成像仪的选型建议:

1.无论是用于温度测量还是观察,它都是手持式或在线式的。

2.像素,这决定了价格水平,目前主流是640X480和384X288,也有以上的度,但还不是主流。

3.精度和空间分辨率。 指标越小越好。 例如30mk,它可以识别0.03摄氏度的目标差。

热成像摄影机注册商标属于哪一类?

一、全面系统。

专业医生可以结合临床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克服了其他诊断技术局限于某个局部的片面性。现在应用远红外热像技术已经能够检测炎症、肿瘤、结石、血管性疾病、神经系统、亚健康等100余种病症,涉及人体各个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二、“绿色”无创。

许多影像学仪器或多或少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而远红外热成像诊断不会产生任何射线,无需标记药物。因此,对人体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污染,而且简便经济。远红外热成像技术实现了人类追求绿色健康的梦想,人们形象地将该技术称为“绿色体检”。

三、有利于疾病早期发现。

与X光、B超、CT等影像技术相比,远红外热成像检测最重要的一个优势就是早期预警。X光、B超、CT等技术虽各具特点,但它们只有在疾病形成之后才能发现,而疾病在出现组织结构和形态变化之前,细胞代谢会发生异常,人体会发生温度的改变,温度的高低、温场的形状、温差的大小可反映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远红外热成像技术根据人体温度的异常发现疾病,因此能够在肌体没有明显体征情况下解读出潜在的隐患,更早地发现问题。有资料显示,远红外热图比结构影像可提前半年乃至更早发现病变,为疾病的早期发现与防治赢得宝贵的时间。

人体热辐射形成的虚拟体外图像 热成像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外线辐射成像技术。根据自然界物体成像的光学理论知识,凡能够被光线所捕获的物体,都可生成背景物体感光成像状态。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里,具有红外线热成像的夜景拍照附加装置已经得到普及。关于红外线成像原理,主要是依据物体高于空间绝对温度-237.15度的红外辐射原理研制而成的照相器材,也就是说,凡是高于空间绝对温度的物体,都会形成热红外线辐射状态,而低于空间绝对温度-237.15度的物体不存在热红外线辐射。人体在处于特殊状态下时,其体温与静态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参加剧烈活动之后体温更高。还有在饭后以及饮入大量的热水或者高浓度酒之后,其体温也是较高的。有些人在作完意念气功之后,体温也会升高。而人与人之间,男女之间,其体温差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人的体温在上述状态下其热(红外线)辐射强度会高于常态。

在自然界出现的那些奇异照片中往往都是由于上述因素构成的,因为大部分地球空间的物体一般都是高于-237.15的宇宙空间绝对温度,所以就会形成热红外线的辐射状态。热红外照相系统的成像时间,一般是在较黑暗的夜晚背景中使用,由于夜晚的自然光线很弱,光强度不够,物体难以被感光成像,所以我们才会启用红外线成像的附加装置。另外,在夜晚或者黑暗处照相时,很有可能是照相机的闪光灯亮度不足以弥补夜间的光照度,或者是说相机的闪光灯损坏,还有就是照相机本身不存在闪光功能,之所以人们才会启用红外线成像功能(可能存在这几项因素)。

下面我们来看:

通过的背景成像分析,其拍照时的光线背景较暗,很有可能启动了红外线夜晚拍照功能。为什么会出现人体轮廓之外的虚拟形体呢?我们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 人体(温度)热红外线辐射。

二, 空气环流

三, 空气湿度与成分

一, 上面,我们已经说明了红外线成像的机理,我们人体平时的温度一般是大于或等于36度,此时热红外线辐射作用的强度就会随其增高。在夜晚或者是在黑暗的空间,其空气的温度较人体的温度低(秋季、冬季、春季),人体热(红外)辐射,可对周围的空间气体形成热作用。在夏季,空间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我们可在房屋内利用空调进行降温(低于人体温度),此时,人体就会对空间的气体构成热(红外线)辐射状态。就此看来,在人体周围20公分左右距离以内的空气温度肯定是高于20公分之外的空气温度。越靠近人体表面,其空气的温度值就会越接近于人体,也就会由这些空气形成身体之外的虚拟人类轮廓。如果没有红外成像设备,这种成因也就不会发现。在夜晚,凡是利用红外线附加装置拍照的图像,都存在图像局部的高温显像(底片中红颜色较深的部位),尤其是人体的心脏部位。

二,在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身体之外出现的虚拟人体轮廓,这主要是由于空气环流或者是人体的移位作用而造成的。

1,当人体对周围空气热(红外线)辐射作用后,一旦人体快速移位就会形成人体对空气热辐射的连续作用状态。简单来说,当人体快速移动时,如果我们正在用具有红外线功能的相机拍照时,就会留下人体在移位时的连续虚拟图像轮廓。因为人体的快速移动,原人体所处位置的四周空气温度(人体作用空气的温度)不会马上下降,而具有人体温度的气体分子也会辐射红外线,所以它就会形成接近于原人体轮廓并由具有人体温度的空气组成虚拟的人体图像(具备红外成像条件)。

2,空气环流、热(红外线)辐射作用、空间气体温度、具有红外功能的照相机,只要具备这几点条件,人体的虚拟形体飘逸成像就有可能。我们已经说过,当人体处于静态时,人体所处位置的周围空气温度(人体作用空气的温度)就会近似于人体温度,因为具有人体温度的气体分子也会辐射红外线,它会形成接近于原人体轮廓并由具有人体温度的空气组成虚拟的人体图像(具备红外成像条件)。当室内出现空气环流时,这些被人体热(红外线)辐射作用后的周边气体就会产生移位,也就会形成类似于本人另一个虚拟的人体影像。

总的来说,人体移位(空气环流)造成的红外虚拟形体是由人体头部(或人体全部)表面肉体细胞中波色子定位的。被人体红外热辐射加温后的空气分子,依然保留有原人体相貌的特征。由于人体表面的器官和皮肤各部位所形成的热辐射温度不一样,才会使由空气构成的虚拟人体模型的各部分温度也不同,从而就出现了类似于真实的人体虚拟相貌红外成像。凡体能大的人,其热(红外线)辐射强度就会越高,所形成体外(热辐射)成像的几率就会越大。在同一个空间和体征不一样的人群中,就会出现不同的红外线辐射成像因素,体温高的人就很容易形成热(红外线)辐射作用下的体外虚拟形体。

三, 室内或室外空气的湿度和密度也是造成人体虚拟图像的部分原因。同时,在狭小的空间内,由于人群数量庞大,才会造成室内或室外的空气温度上升,也会构成污浊空气水分子的密度提高。这些因素都会产生对光线折射的影响,也会形成由于气体分子的湿度和密度上升而形成的“海市蜃楼”物体远距离移位的自然折射现象。中的“意识流”实际上就是人体温度和人体肺部呼出带有高湿度污浊气体对空气热作用小范围内的气体上升环流。空气湿度提升、密度加大、大气环流、气体物质成分复杂、温度提高等,及容易产生自然界诸多的未解之谜现象。这里也包括人体感官错觉、听力错觉、磁场力、引力、声波、外太空电子流辐射等原因影响。

对于照片中出现的那些人体虚拟图像,不懂科学的人常把这些因素称其为宇宙真光、神仙显灵、意识流、人类魂魄素子流等等神识理念。当利用我们人类现代的科学理念来解释时,这一切神识的背后不都是大自然的真实杰作吗!而那些灵异、离奇、奇异、诡异等等,不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科学理论之成因吗?敬请广大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自然界的未解之谜,以弘扬我们人类科学之精神,让人民群众远离宗教中的迷信成分。搞好科学普及工作,是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分内之事。

热成像检查注意的事项

红外热成像的检测原理其实没那么神秘,从物理原理来解释,就是人体是一个能够自然产生的红外辐射源,不停向周围发散和吸收红外辐射。正常的人体各部位的温度是具有稳定性和特殊性的,不同温度有不同的热场,当某个部位出现病变或异常时,此处的血流量会发生变化,导致局部温度的改变。红外热成像就是根据这一原理,通过热像仪集人体红外辐射,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再生成彩色的热图。体检中心的专家就是根据这些热图来分析判断,人体病灶的部位、疾病性质和病变程度等。

最后,民众体检中心专家要为您介绍下如此特别的红外热成像检查的检前注意事项:

一、做胃部检查需要三小时禁食禁水。

二、检查全身及肝胆,前列腺者,检前24小时内禁食用含乙醇、咖啡饮料以及服用血管扩张剂。

三、女士检查乳房和盆腔者,需选择月经期后5~10天内较为适宜。所有检查盆腔者需排尿排便。

四、检查前24小时内,请勿用外敷药物,理疗,拔火罐及,以免在皮肤上留下痕迹,影响检查结果。

红外线,镭射光,射线,有哪些方面本质的区别?哪些可以用于医疗?哪些可以用于民用?哪些可以用于军事?

热成像摄影机属于商标分类第9类0908群组;

经统计,注册热成像摄影机的商标达196件。

注册时怎样选择其他小项类:

1.选择注册(雷达设备,群组号:0907)类别的商标有4件,注册占比率达2.04%

2.选择注册(自动I型标水平仪,群组号:0905)类别的商标有3件,注册占比率达1.53%

3.选择注册(测量水平仪,群组号:0910)类别的商标有3件,注册占比率达1.53%

4.选择注册(与照相机连用的检测仪器,群组号:0910)类别的商标有3件,注册占比率达1.53%

5.选择注册(车辆电力蓄电池,群组号:0922)类别的商标有3件,注册占比率达1.53%

6.选择注册(镜(光学),群组号:0911)类别的商标有3件,注册占比率达1.53%

7.选择注册(探测器,群组号:0910)类别的商标有3件,注册占比率达1.53%

8.选择注册(量规,群组号:0905)类别的商标有3件,注册占比率达1.53%

9.选择注册(温度测量器,群组号:0910)类别的商标有3件,注册占比率达1.53%

10.选择注册(监控摄像仪用镜(光学),群组号:0911)类别的商标有3件,注册占比率达1.53%

有什么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性

在光谱中波长自760nm至400μm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1基本概念

太阳光谱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英国科学家赫歇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结果发现,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介。 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2.5-3)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2.5-3)~(25-4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25-40)~l000μm 之间。

红外线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760纳米至1毫米之间,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覆盖室温下物体所发出的热辐射的波段。透过云雾能力比可见光强。在通讯、探测、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俗称红外光。

真正的红外线夜视仪是光电倍增管成像,与望远镜原理完全不同,白天不能使用,价格昂贵且需电源才能工作。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

红外大气窗口

近红外线| (Near Infra-red, NIR)| 700~ 2,000nm | 0.7~2 MICRON

中红外线 | (Middle Infra-red, MIR)| 3,000~ 5,000nm | 3~5 MICRON

远红外线| (Far Infra-red, FIR)| 8,000~14,000nm | 8~14 MICRON

2物理性质

1.有热效应

2.穿透云雾的能力强

3发现波长

公元1666年牛顿发现光谱并测量出3,900埃~7,600埃(400nm~700nm)是可见光的波长。1800年4月24日英国伦敦学会(ROYAL SOCIETY)的威廉·赫歇尔发表太阳光在可见光谱的红光之外还有一种不可见的延伸光谱,具有热效应。他所使用的方法很简单,用一支温度计测量经过棱镜分光后的各色光线温度,由紫到红,发现温度逐渐增加,可是当温度计放到红光以外的部分,温度仍持续上升,因而断定有红外线的存在。在紫外线的部分也做同样的测试,但温度并没有增高的反应。紫外线是1801年由RITTER用氯化银(Silver chloride)感光剂所发现的。底片所能感应的近红外线波长是肉眼所能看见光线波长的两倍,用底片可以记录到的波长上限是13,500埃,如果再加上其它特殊的设备,则最高可以达到20,000埃,再往上就必须用物理仪器侦测了。

4特点测试

红外线波长较长, (无线电、微波、红外线、可见光。波长按由长到短顺序),给人的感觉是热的感觉,产生的效应是热效应,那么红外线在穿透的过程中穿透达到的范围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层次?如果红外线能穿透到原子、分子内部,那么会引起原子、分子的膨大而导致原子、分子的解体。真的是这样吗?而事实上呢?红外线频率较低,能量不够,远远达不到原子、分子解体的效果。因此,红外线只能穿透了原子分子的间隙中,而不能穿透到原子、分子的内部,由于红外线只能穿透到原子、分子的间隙,会使原子、分子的振动加快、间距拉大,即增加热运动能量,从宏观上看,物质在融化、在沸腾、在汽化,但物质的本质(原子、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这就是红外线的热效应。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红外线的这种激发机制来烧烤食物,使有机高分子发生变性,但不能利用红外线产生光电效应,更不能使原子核内部发生改变。

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用无线电波来烧烤食物,无线电波的波长实在太长无法穿透到有机高分子间隙更不用说使其变性达到食物烤熟的目的。

通过上述我们知道: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能量越大的波穿透达到的范围越大;波长越长,频率越低、能量越小的波穿透达到的范围越小。

5远红外线

远红外线的发现 公元1800年德国科学家"赫歇尔"发现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外侧所围绕著一种用肉眼无法看见的

远红外线

光源,波长介于5.6-1000UM的「远红外线」,经过这种光源照射时,会对有机体产生放射、穿透、吸收、共振的效果。美国太空总署(NASA)研究报告指出,在红外线内,对人体有帮助4-14微米的远红外线,能渗透人体内部15cm,从内部发热,从体内作用促进微血管的扩张,使血液循环顺畅,达到新陈代谢的目的,进而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及治愈率。 但是根据黑体辐射理论,一般的材料要产生足够强度的远红外线,并不容易,通常必须藉助特殊物质作能量的转换,将它所吸收的热量经由内部分子的振动再发放较长波长的远红外线出来。

6辐射源区

白炽发光区

Actinic range,又称“光化反应区”,由白炽物体产生的射线,自可见光域到红外域。如灯泡(钨丝灯,TUNGSTEN FILAMENT LAMP),太阳。

热体辐射区

Hot-object range,由非白炽物体产生的热射线,如电熨斗及其它的电热器等,平均温度约在400℃左右。

发热传导区

Calorific range,由滚沸的热水或热蒸汽管产生的热射线。平均温度低于200℃,此区域又称为“非光化反应区”(Non-actinic)。

温体辐射区

Warm range,由人体、动物或地热等所产生的热射线,平均温度约为40℃左右。站在照相与摄影技术的观点来看感光特性:光波的能量与感光材料的敏感度是造成感光最主要的因素。波长愈长,能量愈弱,即红外线的能量要比可见光低,比紫外线更低。但是高能量波所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难题就是:能量愈高穿透力愈强,无法形成反射波使感光材料撷取影像,例如X光,就必须在被照物体的背后取像。因此,摄影术就必须往长波长的方向——“近红外线”部分发展。以造影为目标的近红外线摄影术,随着化学与电子科技的进展,演化出下列三个方向:

1.近红外线底片:以波长700nm~900nm的近红外线为主要感应范围,利用加入特殊染料的乳剂产生光化学反应,使此一波域的光变化转为化学变化形成影像。

2.近红外线电子感光材料:以波长700nm~2,000nm的近红外线为主要感应范围,它是利用以硅为主的化合物晶体产生光电反应,形成电子影像。

3.中、远红外线热像感应材料:以波长3,000nm~14,000nm的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为主要感应范围,利用特殊的感应器及冷却技术,形成电子影像。

7治疗作用

原理

红外线照射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皮肤吸收。皮肤对红外线的反射程度与色素沉着的状况有关,用波长0.9微米的红外线照射时,无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60%;而有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40%。长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上)照射时,绝大部分被反射和为浅层皮肤组织吸收,穿透皮肤的深度仅达0.05~2毫米,因而只能作用到皮肤的表层组织;短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内)以及红色光的近红外线部分透入组织最深,穿透深度可达10毫米,能直接作用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其他皮下组织。

在红外线区域中,对人体最有益的波段就是4到14这个波段范围,这个在医术界里面统称为“生育光线”,因为这个红外线波段对生命的生长有这促进的作用,这个红外线对活化细胞组织,血液循环有很好的作用,能够提高人的免疫力,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1]

红外线红斑

足够强度的红外线照射皮肤时,可出现红外线红斑,停止照射不久红斑即消失。大剂量红外线多次照射皮肤时,可产生褐色大理石样的色素沉着,这与热作用加强了血管壁基底细胞层中黑色素细胞的色素形成有关。

治疗作用

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在治疗慢染性伤口和慢性溃疡时,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红外线照射有减少烧伤创面渗出的作用。红外线还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促进组织肿张和血肿消散以及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

红外线对血液的作用

因为红外线能够深入人体的皮下组织,所以利用红外线反应,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复活酵素,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对细胞恢复年轻有很大的帮助并能改善贫血。调节血压: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一般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肾脏等细小动脉收缩及狭窄所造成。远红外线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能使高血压降低,又能改善低血压症状。

红外线对关节的作用

红外线深透力可达肌肉关节深处,使身体内部温暖,放松肌肉,带动微血管网的氧气及养分交换,并排除积存体内的疲劳物质和乳酸等老化废物对消除内肿,缓和酸痛之效果卓越。

红外线对自律神经的作用

自律神经主要是调节内脏功能,人长期处在焦虑状态,自律神经系统持续紧张,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头痛,目眩,失眠乏力,四肢冰冷。红外线可调节自律神经保持在最佳状态,以上症状均可改善或祛除。

红外线对护肤美容的作用

红外线照射人体产生共鸣吸收,能将引起疲劳及老化的物质,如乳酸、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多余的皮下脂肪等,籍毛囊口和皮下脂肪的活化性,不经肾脏,直接从皮肤代谢。因此,能使肌肤光滑柔嫩。远红外线的理疗效果能使体内热能提高,细胞活化,因此促进脂肪组织代谢,燃烧分解,将多余脂肪消耗掉,进而有效减肥。

红外线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远红外线照射的全面性和深透性,对于遍布全身内外无以数计的微循环组织系统,是唯一能完全照顾的理疗方式。微循环顺畅之后,心脏收缩压力减轻,氧气和养分供应充足,自然身轻体健。强化肝脏功能: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化学工厂,是血液的净化器。远红外线照射引起的体内热深层效应,能活化细胞,提高组织再生能力,促进细胞生长,强化肝脏功能,提高肝脏解毒、排毒作用,使内脏环境保持良好状态,可说是最佳的防病战略。[2]

红外线对眼的作用

由于眼球含有较多的液体,对红外线吸收较强,因而一定强度的红外线直接照射眼睛时可引起白内障。白内障的产生与短波红外线的作用有关;波长大于1.5微米的红外线不引起白内障。

光浴对机体的作用

光浴的作用因素是红外线、可见光线和热空气。光浴时,可使较大面积,甚至全身出汗,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并可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光浴作用可使血红蛋白、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增加,轻度核左移;加强免疫力。局部浴可改善神经和肌肉的血液供应和营养,因而可促进其功能恢复正常。全身光浴可明显地影响体内的代谢过程,增加全身热调节的负担;对植物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影响。

设备与治疗方法

红外线光源

1.红外线辐射器

将电阻丝缠在瓷棒上,通电后电阻丝产热,使罩在电阻丝外的碳棒温度升高(一般不超过500℃),发射长波红外线为主。

红外线辐射治疗仪

红外线辐射器有立地式和手提式两种。立地式红外线辐射器的功率可达600~1000瓦或更大。

近年我国一些地区制成远红外辐射器供医用,例如有用高硅氧为元件,制成远红外辐射器。

2.白炽灯

在医疗中广泛应用各种不同功率的白炽灯泡做为红外线光源。灯泡内的钨丝通电后温度可达2000~2500℃。

白炽灯用于光疗时有以下几种形式:

立地式白炽灯:用功率为250~1000W的白炽灯泡,在反射罩间装一金属网,以为防护。立地式白炽灯,通常称为太阳灯。

手提式白炽灯:用较小功率(多为200W以下)的白炽灯泡,安在一个小的反射罩内,反射罩固定在小的支架上。

3.光浴装置

可分局部或全身照射用二种。根据光浴箱的大小不同,在箱内安装40~60W的灯泡6~30个不等。光浴箱呈半圆形,箱内固定灯泡的部位可加小的金属反射罩。全身光浴箱应附温度计,以便观察箱内温度,随时调节。

红外线治疗的操作方法

1.患者取适当体位,裸露照射部位。

2.检查照射部位对温热感是否正常。

3.将灯移至照射部位的上方或侧方,距离一般如下:

功率500W以上,灯距应在50~60cm以上;功率250~300W,灯距在30~40cm;功率200W以下,灯距在20cm左右。

4.应用局部或全身光浴时,光浴箱的两端需用布单遮盖。通电后3~5分钟,应询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光浴箱内的温度应保持在40~50℃。

5.每次照射15~30分钟,每日1~2次,15~20次为一疗程。

6.治疗结束时,将照射部位的汗液擦干,患者应在室内休息10~15分钟后方可外出。

[附]注意事项

(1)治疗时患者不得移动体位,以防止烫伤。

(2)照射过程中如有感觉过热、心慌、头晕等反应时,需立即告知工作人员。

(3)照射部位接近眼或光线可射及眼时,应用纱布遮盖双眼。

(4)患部有温热感觉障碍或照射新鲜的瘢痕部位、植皮部位时,应用小剂量,并密切观察局部反应,以免发生灼伤。

(5)血循障碍部位,较明显的毛细血管或血管扩张部位一般不用红外线照射。

照射方式的选择和照射剂量

1.不同照射方式的选择

红外线照射主要用于局部治疗,在个别情况下,如小儿全身紫外线照射时也可配合应用红外线做全身照射。局部照射如需热作用较深,则优先选用白炽灯(即太阳灯)。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可用局部光浴;治疗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可用全身光浴。

2.照射剂量

决定红外线治疗剂量的大小,主要根据病变的特点、部位、患者年龄及机体的功能状态等。红外线照射时患者有舒适的温热感,皮肤可出现淡红色均匀的红斑,如出现大理石状的红斑则为过热表现。皮温以不超过45℃为准,否则可致烫伤。

主要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胸膜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神经根炎,神经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痉挛性麻痹、弛缓性麻痹,周围神经外伤,软组织外伤,慢性伤口,冻伤,烧伤创面,褥疮,慢性淋巴结炎,慢性静脉炎,注射后硬结,术后粘连,瘢痕挛缩,产后缺乳,乳头裂,外阴炎,慢性盆腔炎,,神经性皮炎,皮肤溃疡等。

(二)禁忌症

有出血倾向,高热,活动性肺结核,重度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管炎等。

[附]处方举例

(1)红外线照射双膝关节:灯距40cm,30分钟,每日一次,7次。适应症: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2)红外线照射右侧胸廓(下半部)灯距50cm,20分钟,每日一次,8次。适应症:右侧干性胸膜炎

(3) 太阳灯照射腰骶部:灯距40cm,20~30分钟,每日一次,6次。适应症:腰骶神经根炎

(4)全身光浴:箱内温度40~45℃,20~30分钟,每日一次,8次。适应症: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5)左小腿局部光浴:20~30分钟,每日一次,8次。适应症:左侧腓总神经外伤

8污染问题

红外线近年来在军事、人造卫星以及工业、卫生、科研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红外线污染问题也随之产生。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对人体可造成高温伤害。较强的红外线可造成皮肤伤害,其情况与烫伤相似,最初是灼痛,然后是造成烧伤。红外线对眼的伤害有几种不同情况,波长为7500~13000埃的红外线对眼角膜的透过率较高,可造成眼底视网膜的伤害。尤其是11000埃附近的红外线,可使眼的前部介质(角膜晶体等)不受损害而直接造成眼底视网膜烧伤。波长19000埃以上的红外线,几乎全部被角膜吸收,会造成角膜烧伤(混浊、白斑)。波长大于 14000埃的红外线的能量绝大部分被角膜和眼内液所吸收,透不到虹膜。只是13000埃以下的红外线才能透到虹膜,造成虹膜伤害。人眼如果长期暴露于红外线可能引起白内障。

红外线可以人为制造,自然界中也广泛存在,在焊接过程中也会产生,危害焊工眼部健康;一般的生物都会辐射出红外线,体现出来的宏观效应就是热度。

我们知道,热产生的原因,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做不规则运动.这个运动同时也辐射出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大部分都是红外线。

1.太阳光到了晚上的确是几乎没有了,但是地球上的物质都会辐射红外线,有的强烈有的平静。红外线照相是通过接收各种物质发出的红外线,再把他们展现出来,但是其本身不是通过发出红外线来照相的。

2.红外线和夜视是分别利用了红外线的不同性质。前面的夜视是因为人的肉眼不能看见红外线,而特殊设计的照相机和夜视仪却专门接受红外线,所以会出现我们觉得一片漆黑,而相机却能拍到东西,因为实际上到处都是红外线,对于红外照相机和夜视仪来讲是一片光明。

则是利用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要长,可以穿过一些可见光不能通过的面料(比如混棉和尼龙),所以通过一定的选择滤波,可以得到这些面料后面的图像。

9应用实例

生活中高温杀菌,红外线夜视仪,监控设备,手机的红外口,宾馆的房门卡,汽车、电视机的遥控器、洗手池的红外感应,饭店门前的感应门

主动式红外夜视仪

具有成像清晰、制作简单等特点,但它的致命弱点是红外探照灯发出的红外光会被敌人的红外探测装置发现。60年代,美国首先研制出波动式的热像仪,它不发射红外光,不易被敌发现,并具有透过雾、雨等进行观察的能力。

1982年4月─6月,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爆发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4月13日半夜,英军攻击阿根廷守军据守的最大据点斯坦利港。3000名英军布设的雷区,突然出现在阿军防线前。英国的所有、火炮都配备了红外夜视仪,能够在黑夜中清楚地发现阿军目标。而阿军却缺少夜视仪,不能发现英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在英力准确的打击下,阿军支持不住,英军趁机发起冲锋。到黎明时,英军已占领了阿军防线上的几个主要制高点,阿军完全处于英军的火力控制下。6月14日晚9时,14 000名阿军不得不向英军投降。英军领先红外夜视器材赢得了一场兵力悬殊的战斗。

1991年海湾战争中,在风沙和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由于美军装备了先进的红外夜视器材,能够先于伊拉克军的坦克而发现对方,并开炮射击。而伊军只是从美军坦克开炮时的炮口火光上才得知大敌在前。由此可以看出红外夜视器材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望远镜

就像F717 晚上把夜视开启来,再加个滤光镜,就可以了,不过对全棉的衣服效果最差。这本来是一项有用的功能,然而很快用户就发现这种红外线夜视镜片的功能不仅可应用于夜间望远而且还可以透过人的衣服偷看到身体。而制造这种夜视附件的厂商为YAMADA DENSHI,这家公司原本是为军队及防卫及应用生产光传摄像头的。

红外热成像仪

起源:六十年代早期,瑞典A公司研制成功第二代红外成像装置,它是在红外寻视系统的基础上以增加了测温的功能,称之为红外热像仪。

开始由于保密的原因,在发达的国家中也仅限于军用,投入应用的热成像装置可的黑夜或浓厚幕云雾中探测对方的目标,探测伪装的目标和高速运动的目标。由于有国家经费的支撑,投入的研制开发费用很大,仪器的成本也很高。以后考虑到在工业生产发展中的实用性,结合工业红外探测的特点,取压缩仪器造价。降低生产成本并根据民用的要求,通过减小扫描速度来提高图像分辨率等措施逐渐发展到民用领域。

六十年代中期,A公司研制出第一套工业用的实时成像系统(THV),该系统由液氮致冷,110V电源电压供电,重约35公斤,因此使用中便携性很差,经过对仪器的几代改进,1986年研制的红外热像仪已无需液氮或高压气,而以热电方式致冷,可用电池供电;1988年推出的全功能热像仪,将温度的测量、修改、分析、图像集、存储合于一体,重量小于7公斤,仪器的功能、精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九十年代中期,美国FSI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由军用技术(FPA)转民用并商品化的新一红外热像仪(CCD)属焦平面阵列式结构的一种凝成像装置,技术功能更加先进,现场测温时只需对准目标摄取图像,并将上述信息存储到机内的PC卡上,即完成全部操作,各种参数的设定可回到室内用软件进行修改和分析数据,最后直接得出检测报告,由于技术的改进和结构的改变,取代了复杂的机械扫描,仪器重量已小于二公斤,使用中如同手持摄像机一样,单手即可方便地操作。 原理:红外热成像仪是根据凡是高于一切绝对零度(-273.15℃)以上的物体都有辐射红外线的基本原理、利用目标和背景自身辐射红外线的差异来发现和识别目标的仪器。

特点:由于各种物体红外线辐射强度不同、从而使人、动物、车辆、飞机等清晰地被观察到,而且不受烟、雾及树木等障碍物的影响,白天和夜晚都能工作。是目前人类掌握的最先进的夜视观测器材。但由于价格特别昂贵,目前只能被应用于军事上,但由于热成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电力、地下管道、消防医疗、救灾、工业检测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红外热成像这项高技术在二、三十年内必将大规模地应用于民间市场、为人类做出贡献。

10国家标准

与红外线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

GB/T 4333.10-1990 硅铁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

GB/T 11261-2006 钢铁氧含量的测定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线吸收法

GB/T 4702.14-1988 金属铬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

GB/T 5059.7-1988 钼铁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

GB 4706.85-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皮肤器具的特殊要求

GB/T 4699.6-2008 铬铁和硅铬合金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和燃烧中和滴定法

GB/T 4701.10-2008 钛铁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和燃烧中和滴定法

GB/T 4699.4-2008 铬铁和硅铬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和重量法

GB/T 5686.7-2008 锰铁、锰硅合金、氮化锰铁和金属锰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和燃烧中和滴定法

GB/T 7731.12-2008 钨铁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和燃烧中和滴定法

GB/T 3654.6-2008 铌铁硫含量的测定燃烧碘量法、次甲基蓝光度法和红外线吸收法

GB/T 5686.5-2008 锰铁、锰硅合金、氮化锰铁和金属锰碳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气体容量法、重量法和库仑法

GB/T 4702.16-2008 金属铬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和燃烧中和滴定法

GB/T 5059.9-2008 钼铁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和燃烧碘量法

GB/T 8704.3-2009 钒铁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及燃烧中和滴定法

GB/T 8704.1-2009 钒铁碳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及气体容量法

GB/T 4701.8-2009 钛铁碳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

GB/T 24224-2009 铬矿石硫含量的测定燃烧-中和滴定法、燃烧-碘酸钾滴定法和燃烧-红外线吸收法

GB/T 23140-2009 红外线灯泡

GB/T 24583.6-2009 钒氮合金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

GB/T 24583.4-2009 钒氮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

GB/T 24583.7-2009 钒氮合金氧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

GB/T 7731.10-1988 钨铁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

GB/T 25930-2010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方法

GB/T 25929-2010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技术条件

GB/T 13193-1991 水质总有机碳(TOC) 的测定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

1、蝙蝠、海豚与声纳

声纳从发射器中发射出可穿越水和空气的低频率声音脉冲,声音脉冲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到接收装置。根据声音脉冲的传播速度与回声传回的时间,就可测得鱼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人类正是根据蝙蝠和海豚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声纳。

2、潜艇与“鲸背效应”

当代核潜艇能够长时间潜航于冰海深水之下,但若在冰下发射导弹,则必须破冰上浮,这就碰到了难题。

鲸每隔20——60分钟,就要浮出水面呼吸(称为“喷潮”)一次,潜艇专家从中得到启迪,于是在潜艇顶部突起的指挥台围壳和上层结构上,加强了材料力度,并在外形上模仿鲸背,果然取得了破冰时的“鲸背效应”。

3、响尾蛇与热成像摄像机

响尾蛇可利用它天生的红外线感知能力发现四周的猎物,热成像摄像机利用的就是这一原理。

4、蝴蝶与卫星控温系统

遨游太空的人造地球卫星,受到阳光的强烈辐射时,温度会高达200℃;而在阴影区域,卫星温度会下降至-200℃,因此,卫星上的各种精密仪器仪表很容易被烤坏或冻坏。后来,科学工作者从蝴蝶身上受到启迪,解决了这个难题。

原来,在蝴蝶体表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每当阳光直射,气温上升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热能的吸收;而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紧贴体表,使阳光直射鳞片,从而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科学家经过研究,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鳞片般的控温系统。

5、蜘蛛网与铠甲

生物学家经过对蜘蛛丝的研究发现,其强度相当于同等体积钢丝的5倍。

受此启发,英国剑桥PA技术公司试制成像蜘蛛网丝一样的高强度纤维加以编织或者做成复合材料,可用来做防弹衣、防弹车、坦克车、装甲车等的结构材料。“穿”上这种铠甲,既减轻了重量,又能提高其性能,而且经久耐用。